close

【專題分析】

韓國在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帶給台灣經貿發展的省思


  韓國近年來在拓展雙邊貿易關係的發展快速,讓許多國家稱羨。而與韓國同樣身處東亞地區的台灣,經濟發展程度相當,且出口產品重疊性高,韓國在雙邊貿易關係的推進,亦加重台灣在競爭上的相對不利。本文將透過台韓拓展經貿關係的路徑,以及在東亞主要市場的競爭產品,說明韓國在亞洲區域整合對台灣的影響,及台灣經貿關係發展未來走向。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 史惠慈研究員、李清華分析師-

  一、前言

  由於WTO談判延宕,區域經濟整合成為各國拓展經貿自由化的主要手段。特別是亞洲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不僅積極度高且相當具有成效,其中東亞地區的東協、日本、中國與韓國等國,在區域經濟整合上屢傳捷報。尤其台灣主要的貿易對手國韓國,一方面在WTO談判中表現轉為消極,另一方面又在積極拓展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的洽簽,不僅完成韓國與東協FTA和美國與韓國FTA的洽簽;歐盟與韓國FTA也即將完成談判;接下來還規劃中國、韓國、東協加六等FTA的談判,意味著韓國透過雙邊談判體系,逐步達成多邊談判的效果。反觀台灣,囿於國際情勢的狀況下,對於經貿關係的拓展,僅能依賴進度遲緩的WTO多邊體系談判。然而,台灣與韓國皆有半數左右的出口集中在東亞市場,在未來韓國與東亞各國形成高度經濟整合下,應該如何規劃台灣進入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為值得探討的課題。因此,本文將透過台韓兩國拓展經貿關係的路徑,以及在東亞主要市場的競爭產品,探討台灣經貿發展未來可嚐試的走向。

  二、台灣與韓國經貿關係的拓展路徑

  經貿整合的模式不外乎WTO多邊談判體系,以及各國間的雙邊談判架構等路徑,就台灣與韓國而言,台灣較偏向透過多邊談判體系,而韓國則傾向採用雙邊架構,以下來就台韓兩國擴展貿易關係的發展現況,比對成果差異。

  (一)台灣透過WTO多邊談判的發展現況

  台灣目前已執行的FTA雖然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及巴拿馬等中美洲五國,惟與中美洲五國洽簽FTA市場規模較小,FTA著重於外交效果,對拓展貿易的實質幫助不大,台灣拓展經貿自由化的主要管道,仍是透過WTO的杜哈回合談判。不過自2002年談判啟動以來,由於會員意見難以整合,杜哈回合談判幾經波折,最近一次的談判破局發生在2008年7月,因美國、中國與印度對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立場差距過大,致使談判再度停擺。2009年,次貸風暴的效果持續擴大,已由金融層面的衝擊延伸到實體經濟層面的衝擊,不僅全球貿易量持續下滑,且讓各國工業陷入經營困境。不過,最令人感到憂心的,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基此,不少WTO會員已呼籲WTO適時發揮功效,要求會員克制貿易保護措施。美國期望在2010年完成杜哈回合談判,至於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WTO全體會員是否願意積極作為,特別是歐盟、日本、澳洲、中國、巴西與印度六位關鍵會員。

  就多邊杜哈回合談判下的農工產品貿易自由化而言,由於核心降稅模式中的降稅依據為約束稅率(bound rate),同時又給予開發中會員保護敏感性產品的彈性,即使核心降稅模式達成協議,開發中國家市場的開放程度亦無法滿足已開發會員,若透過WTO部門別自由化,所達到實質降稅效果優於核心降稅模式,唯部門別自由化的設計,需要連署會員的貿易值達到關鍵多數(Critical Mass)的門檻。台灣目前也非常積極推動部門別談判,除本身提出自行車、手工具與運動器材外,尚加入化學品、珠寶、藥品及醫療器材、產業機械與玩具等部門別的連署。但礙於部門別有關鍵多數的門檻,中國、巴西與印度等大型的開發中會員連署部門別的意願不高,各項部門別自由化的提案,最終是否能通過,仍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考驗。換言之,多邊貿易自由化對台灣而言雖然不盡然有利,且頗具挑戰及非自主性,但至少對雙邊拓展不利的困境有所改善。

  (二)韓國透過雙邊談判的發展現況

  杜哈回合談判初期韓國的態度頗為積極,亦曾經提出過核心降稅模式與非關稅貿易障礙(Non-Tariff Barriers, NTBs)等提案,隨著WTO談判一再的延宕,韓國似乎逐漸失去參與多邊談判的熱誠,目前除了連署電機電子產品部門別外,鮮少出現參與多邊談判的積極作為。有鑑於多邊談判難以突破,韓國拓展經貿關係的路徑改轉為雙邊談判路徑。目前韓國已經完成與東協國家的談判,除待國會同意的美韓FTA外,現階段尚須打開歐盟與智利的市場,目前歐韓FTA也已接近完成;至於中韓FTA,現已完成共同性研究。未來開拓方向,包含東協加六、北美的加拿大與墨西哥、南美洲的南錐共同體,以及中東的海灣合作聯盟等。(請參見表1)。

  依據全球主要國家進出口統計資料(World Trade Altas)顯示,2007年韓國貿易值之中,目前已生效與已簽署FTA占2008年韓國出口貿易值涵蓋率23.98%;目前談判中與評估中FTA占2008年韓國出口易值涵蓋率54.67%,上述兩部份合計則已達到韓國出口易值涵蓋率的八成左右,顯示韓國最終藉由FTA達到貿易自由化的成果可觀。

表1 韓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概況
  已生效 已簽署 談判中 評估中
韓國 韓國—東協FTA(2007/06)
韓國—智利FTA(2004/04)
韓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FTA(2005/09)
韓國—新加坡FTA(2006/03)
亞太貿易協定(2006/09)
韓國—美國FTA(2007/06) 韓國—印度EPA
韓國—日本FTA
韓國—加拿大FTA
韓國—墨西哥SECA
韓國—歐盟FTA
韓國—海灣合作聯盟(GCC)FTA
韓國—澳洲
韓國—紐西蘭CEPA
韓國—祕魯
東協加3
東協加6
韓國—南錐共同體
韓國—南非FTA
韓國—泰國FTA
韓國—馬來西亞FTA
中日韓FTA
中韓FTA
資料來源:修改自劉大年等(2008)「亞洲區域整合的影響及我國因應之道-總體趨勢及個別產業研析」。

  (三)台韓兩國拓展貿易關係之成果比較

韓國在積極洽簽FTA的行動下,目前已涵蓋近四分之一的出口值,未來更朝向出口值涵蓋率八成邁進,至於台灣目前的狀況,不僅受限於WTO多邊談判的拖累,雙邊關係的發展亦乏善可陳。因此未來在韓國持續推動FTA洽簽的情況下,不僅有排擠台灣出口的效果,也會產生投資層面與經濟發展相當的衝擊。

 

  三、韓國與台灣在中國與東協市場的競爭

  就台灣與韓國的出口來看,兩者的重疊性很高。以東亞市場為例,該區出口約占韓國出口值的五成,亦佔台灣出口值約六成左右,因此東亞市場同時為許多台韓廠商的生存命脈。不過東亞市場中,香港已全面免關稅,且為亞洲地區重要的轉運港;日本在大多數工業產品自由化的程度則為本區之冠;台韓兩國在出口品項重疊性較高的情況下,並不以對方市場為重,因此要進一步明瞭韓國與台灣在東亞市場的競爭,最值得觀察的市場為中國與東協市場。若以2008年的出口值來看,中國與東協市場合計約占台灣總出口比重達41.43%;而韓國對該兩市場合計的出口比重亦不低,約占韓國總出口比重的33.33%(請參見表2)。

  由以上分析可知,韓國打開東亞市場大門的後,其出口將更加有利,但對於同樣倚重東亞市場的台灣,卻會產生相當嚴重的衝擊。若要確實明瞭台韓兩國在中國與東協市場的競爭態勢,則必須得知台韓兩國出口產品重疊的項目,但由於兩國出口產品眾多,無法進行逐項探討,本文以台韓兩國分別對兩市場出口之前100大項產品在中國與東協市場的重疊狀況,分析台韓兩國在中國與東協市場的競爭。

表2 台韓兩國在東亞市場的出口概況
                                     單位:百萬美元
國家 台灣 韓國
年度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出口值 東亞 134,511.84 150,486.58 155,040.20 160,033.99 178,785.75 200,158.06
中國 48,314.64 58,430.24 62,998.20 69,459.18 81,985.18 91,388.90
東協 30,239.22 35,257.16 37,770.30 32,066.27 38,748.82 49,282.85
占總出口比重 東亞 63.15% 64.12% 63.74% 49.17% 48.13% 47.43%
中國 22.68% 24.89% 25.90% 21.34% 22.07% 21.66%
東協 14.20% 15.02% 15.53% 9.85% 10.43% 11.68%
中國加東協合計 36.88% 39.92% 41.43% 31.19% 32.50% 33.33%
資料來源:整理自World Trade Altas。

  (一)中國市場

  在台韓兩國對中國出口之前100大HS六位碼產品中,重疊的項目共49項,此類產品台灣與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值分別為351.73與429.63億美元,若由HS二位碼來看,占台韓兩國重疊項目產品出口值皆達5%以上的產品,則有礦物燃料(HS27)、有機化學品(HS29)、塑膠產品(HS39)、機電類產品(HS85)以及光學與精密儀器(HS90),而台韓兩國在東協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產品為光學與精密儀器產品,占台韓兩國重疊項目產品之出口比重皆達到25%以上。透過HS六位碼產品來看,光學與精密儀器產品中的面板;機電類產品中的印刷電路板與電子零組件;石化燃料中的汽油與柴油等輕油產品;以及分布在有機化學品與塑膠類產品中的塑膠上下游相關產品,為台韓兩國在中國市場競爭的主角。

表3 台灣與韓國主要出口品項於中國市場的競爭狀況
                                 單位:百萬美元
HS二位碼 產品名稱 重疊項數 台灣 韓國
貿易值 比重 貿易值 比重
27 石化燃料 2 2,584.06 7.35% 7,712.23 17.95%
28 無機化學品 1 141.93 0.40% 443.23 1.03%
29 有機化學品 7 4,675.29 13.29% 6,439.86 14.99%
38 雜項化學產品 2 392.62 1.12% 475.23 1.11%
39 塑膠及其製品 11 2,745.32 7.81% 4,479.28 10.43%
40 橡膠及其製品 1 176.02 0.50% 211.69 0.49%
59 工業用紡織物 1 118.60 0.34% 202.89 0.47%
72 鋼鐵 3 681.80 1.94% 990.69 2.31%
73 鋼鐵製品 1 164.11 0.47% 150.11 0.35%
74 銅及其製品 2 293.82 0.84% 676.71 1.58%
84 機器與機械類產品 3 1,591.21 4.52% 3,202.54 7.45%
85 機電類產品 10 5,756.16 16.37% 5,307.74 12.35%
87 汽車類產品 1 99.97 0.28% 1,289.87 3.00%
90 光學與精密儀器 4 15,752.34 44.78% 11,381.20 26.49%
合計 49 35,173.27 100.00% 42,963.26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World Trade Altas。

  (二)東協市場

  在台韓兩國對東協出口之前100大HS六位碼產品中,重疊的項目共33項,此類產品台灣與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值分別為124.12與189.14億美元,若由HS二位碼來看,占台韓兩國重疊項目產品出口比重皆達5%以上的產品,則有HS27(礦物燃料)、HS72(鋼鐵)以及HS85(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聲音重放機;電視影像、聲音記錄機及重放機)。而台韓兩國在東協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產品為石化燃料產品,占台韓兩國重疊項目產品之出口比重皆達到50%以上。其次則是在鋼鐵產品,最後則為機電類產品。若透過HS六位碼產品來看,石化燃料中的汽油與柴油等輕油產品;鋼鐵產品中的冷軋與熱軋等非合金鋼扁軋製品;以及機電產品中的印刷電路板與電子零組件產品等,為台韓兩國在東協市場競爭的主角。

表4 台灣與韓國主要出口品項於東協市場的競爭狀況
                                  單位:百萬美元
HS二位碼 產品名稱 重疊項數 台灣 韓國
貿易值 比重 貿易值 比重
03 魚類 1 228.09 1.84% 78.78 0.42%
27 石化燃料 2 7,619.42 61.39% 9,977.42 52.75%
29 有機化學產品 1 179.67 1.45% 71.98 0.38%
31 肥料 1 58.30 0.47% 127.17 0.67%
38 雜項化學產品 1 81.58 0.66% 98.61 0.52%
39 塑膠及其製品 3 382.79 3.08% 658.83 3.48%
40 橡膠及其製品 1 67.74 0.55% 202.43 1.07%
59 工業用紡織物 1 119.18 0.96% 174.48 0.92%
60 針織品或鉤針織品 2 325.54 2.62% 460.88 2.44%
72 鋼鐵 10 1,400.75 11.29% 1,648.86 8.72%
73 鋼鐵製品 1 121.10 0.98% 82.94 0.44%
84 機器與機械類產品 3 568.84 4.58% 985.61 5.21%
85 機電類產品 3 859.99 6.93% 1,095.33 5.79%
87 汽車類產品 1 194.67 1.57% 447.06 2.36%
89 船舶 1 121.35 0.98% 1,947.39 10.30%
90 光學與精密儀器 1 83.41 0.67% 856.69 4.53%
合計 33 12,412.42 100.00% 18,914.46 100.00%
資料來源:整理自World Trade Altas。

  四、結語

  總結來看,台灣在國際情勢環境下,不易與他國締結FTA;而WTO各會員是否能在近期內對WTO杜哈回合談判達成共識,仍是個未知數,即使完成杜哈回合談判,其中必定有不少妥協,台灣產業亦有可能受到相當的損害。而韓國透過FTA已創造出相當的成效,未來洽簽範圍更為擴張,同時又深化在東亞市場FTA的效果,對同樣倚重東亞市場的台灣而言,將是極度嚴重的威脅,特別是在光電、電子、石化、鋼鐵等產業。

  由於韓國與東協FTA已在2007年6月開始執行,雖然前幾年呈現的衝擊並不明顯,但韓國與東協FTA的衝擊將會發生在2010年,表示台灣有許多產業之出口將會被韓國逐漸排擠出東協市場。比較慶幸的是韓國現階段並未與中國洽簽FTA,顯示中國市場尚未被韓國所佔據,最近浮上檯面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則提供台灣廠商持續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機會,若未來洽簽成功,不僅為台灣廠商守住重要的出口市場,亦可創造出在中國市場排擠韓國廠商的機會。

  經過多年持續的快速經濟增長,中國已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經濟中心,常能獨立於美鉤(decoupling)論」,認為即便美國經濟出現衰退,而中國經濟仍將一枝獨秀,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可以不受美國經濟下滑的影響,延續高速增長。

 中華經濟研究院  版權所有 - 本電子報係由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辦理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曉蕾的吃喝玩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